找到相关内容522篇,用时3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惟贤长老:佛教的价值观

    近墨者黑,可以说想不学坏都比较难。如果不是遇到大善知识,我们是很难生起善心的。什么是善心呢,善心就是信、精进、惭、愧、瞋、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大家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在一天的时间里,...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4976167.html
  • 如来详说诽谤法的情况

    法门亦如江沙。有人无人。有命命。有寿寿。有欲欲。有。有为无为。某人殷勤随从计常。某不殷勤但念断灭。是乐随俗是为度世。某贪欲门。某嗔恚门某乐痴门。如来皆使除此诸门故说法门矣。佛语文殊。若有... 如来详说诽谤法的情况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仁且观此如来圣慧无量。若兹诸佛境界不可思议巍巍如是。如来所入等有侣靡不周悉。或有愚騃不识义理。趣自说言。般若波罗蜜如来所行。是诸如来无极修教。余...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2276701.html
  • 佛教道德面面观——印顺法师《佛法概论》之道德行为的思考

    善行而净化内心,使内心趋向完善。具体地说,佛教道德心理要素表现为道德的根源、道德的意向、道德的努力、道德的纯洁四个方面。  一、道德的根源  道德的根源是嗔、痴。是指对有情的身心自体以及有情身心赖以依存的环境不起爱之心。其深刻之处在于,不仅不贪求现在的自体与境界,就是对未来可能更加美好的自体与境界也不贪求。嗔是指对生命的痛苦以及造成这些痛苦的原因不起仇恨与敌视的心理。无论是来自身心...

    释来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2539831.html
  • 达摩祖师西来意

    以“安心’’为宗旨,要求在契悟真性的基础上著、苦乐随缘。并认为,也只有在日常的道行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安心无为、称法而行。后来禅宗提倡“饥来吃饭,困...道冥符、寂然无为’’来看,是心所著而与宇宙实相冥然相合。在达摩看来,含生同一真性,本来清静;宇宙实相,本来无相;只要凝住壁观,安心无为,著,随缘而行,含生本来清净之真性...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0864153.html
  • 妙境长老宣讲修学大悲咒的十个理由

    的说法,就是不、不瞋、不愚痴。瞋、痴。、瞋、痴,这是一切善法的根本。 当然这个无漏的善根,要有般若的智慧,去修学一切功德的时候,就都是无漏的善根了。有般若智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这个墙壁,我们从那里走到那里,他就有障碍,便过不去了。但是有禅定的人,他坐在这里,他的内心入了定以后,他心里面作念:这个墙壁是有若的样子,就像虚空一样,那么他就可以过去了,他就能从那里走过去,当然他要...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74080751.html
  • 集谛

    由违背毗钵舍那故,立掉举恶作盖。五由违背于法议论,倒决择审查诸法大师圣教,涅槃胜解故,建立疑盖。”  十一、株杌,有三种:[1]、[2]嗔、[3]痴。株杌是秃树根,譬喻等三种根本烦恼坚固难拔,对治道犁难以破坏故。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串习贪等以成贪等的业行,引起心不调顺的所堪能的嗔,难可解脱的痴;由于众生难断这根深蒂固的等行,故立贪等为株杌。  十二、垢,有三种:[1]、[2]嗔、[...

    正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0942968.html
  • 初期佛教“空之法说及义说”(1)

    sunna`抽象化所成 ] 指心处于“无我、无我所”乃至“无我、无我所、无我 慢随眠”之状态,亦即:“、嗔、痴、烦恼,有漏业 ”之涅槃境界; 例如:`...`抽象化所成 ] 与女性名词 `sunnata` 同指心处于“无我、 无我所” 乃至“无我、无我所、无我慢随眠”之状态,亦即“、 嗔、痴、烦恼,...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946289.html
  • 佛教的心理学

    随心所欲,就会堕落了。   三是嗔、痴。它们是相对、嗔、痴这三不善心所而言的,这三种善心所也是道德的基础。但是这三种善心所的力量我们一般人很难感觉到,原因就是我们、嗔、痴的力量太强大了,把嗔、痴的力量给覆盖住了。因为、嗔、痴与嗔、痴是绝对相对立的,它们之间是水火不融的。如果存在、嗔、痴,就不可能有无嗔、痴,反之亦然。总之,它们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我们...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32463005.html
  • 色心诸法之分析(1)

    轻安,舍,惭,愧,嗔,不害,勤。c大烦恼地法六:痴,放逸,懈怠,不信,〖FJF〗胮〖FJ〗沈,掉举。d大不善地法二:惭、无愧。e小烦恼地法十:忿覆,悭,嫉,恼,害,恨,谣,诳,〓,f不定地法1:寻、伺,睡眠,恶作,,嗔,慢,疑。4不相应行法共十四:〓,非〓,同分,想异熟,想定,灭尽定,命根,生,住,异,灭,文身,名身,句身。5无为法共三:择灭,非择灭,虚空。共七十五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2367628.html
  • 王恩洋:心经通释

    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三:、嗔、邪见。  非善非恶、损益于自他,亦损益于二世,名记业。小之散步游戏,大之农工商宦等。求利身家,无益人世,故不名善。生活所需,故不名恶。然诸记之业,由其...善者,慈仁廉正,忠信直质,痴,不愚不妄。在个人自尔荣名高尚,身心尊崇而安闲;在家国自尔秩序条理,和乐而齐治;在天下自尔风移俗易,文明而太平。是以灾害不兴、祸乱不作、战伐有、刑措不用,肃穆雍和,而...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0069131.html